「紀錄桃園,影像之城」
桃園是台灣文化多樣性最鮮明的城市之一,擁有閩、客、外省及原住民族等多族群文化,隨著歷史軌跡,又有新住民、移工朋友先後來到這塊土地,各個族群在此落地生根,交織出豐富的社會紋理,不同時空的文化記憶共同形塑出桃園獨特的風貌。多元族群共融共居,消逝也帶來新生,桃園作為一個轉型中的城市,各種故事正在發生,成為紀錄片多元題材的來源。

本計畫由三大子計畫構成——紀錄片徵選培訓、社區放映「桃仔園電影趴」、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——並強化三者之間的整體鏈結與循環動能:從徵選、培訓、製作,到推廣、交流與回饋,促進跨世代觀眾與創作者的互動,打造「全齡共學」的紀錄片文化環境。

今年度的桃園城市紀錄片,從以下重點帶給參與者深度感受:

一、金獎培訓師資:
師資含括紀錄片領域資深與青壯世代導演群,金馬、金鐘、金穗等三大影視獎項入圍得獎名單紛紛入列,師資含金量非常高。「基礎課程」、「進階課程」分別由資深大師級前輩領頭,再加入年輕工作者新的思維與方法,當前創作力豐沛成熟的中生代導演群,則負責擔任「監製工作坊」的監製導師。另外,「共同課程」我們特別設計了結合影像與劇場的跨領域課程「影像身體工作坊」,兩年來也獲得學員好評,打開紀錄片的想像。

二、適性培訓紮根:
徵選階段課程分成「故事工作坊」、「提案工作坊」。「故事工作坊」將分為兩場,分別聚焦於觀點與故事的形成,以及桃園在地故事的挖掘與延伸,並邀請資深導演進行講座分享,講座後保留一小時時間,提供有興趣的創作者,做一對一的拍攝企劃討論。「提案工作坊」則針對初選通過組別,預先模擬提案訓練,邀請身經百戰的紀錄片導演給予學員意見指導。

培訓階段,課程規劃「必修」和「選修」概念。「基礎培訓課程」是基礎組學員必修,「進階培訓課程」是進階組學員必修,「共同課程」、「監製課程」兩班共同必修,兩班學員可以跨班選修課程,確認根基扎穩,又能保持課程彈性與熱情。此次新增「行銷課程」在作品完成後,所有學員更可以透過電影行銷,了解更多業界面向的電影推廣手法,讓作品不僅僅是紀錄片,而是一場文化影響力的展現。

三、紀錄片影展呈現城市特色:
本屆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將持續深化「『拍攝』紀錄片」紀錄一座城市記憶的特色與潛力,從桃園的城市特質出發,透過影片拍攝及放映,展現其多元豐富、共好並進、迎向未來的面貌。在影展規劃上,除了持續以桃園為本,放映桃園城市紀錄片培訓入選作品之餘,亦將深化從在地精神出發的「紀錄記憶這回事」「多元・新生」兩大主題,並以選片呼應培訓課程中關於觀點及技術的思辨對話,不僅與在地觀眾分享精彩作品,更讓影展成為創作學員持續觀摩學習的場域。

為延續並展現「紀錄桃園」作為長期耕耘紀錄片培訓的園地,本屆影展主軸規劃,我們期許更進一步創造創作者們匯聚、對話與再生的場域。規劃兩場給紀錄桃園歷屆學員的進修工作坊,以此作為連結「培訓(創作階段)」與「影展(作品產出)」的橋樑。期望「培訓」精神,得以透過影展期間的觀摩講座,讓歷屆學員持續回流參與,促進不同屆次之間的對話與共學。

四、「桃仔園電影趴:來咱社區看電影!」:
紀錄桃園是桃園重要的電影盛事,本屆延續前屆社區放映精神標語「桃仔園電影趴:來咱社區看電影!」,以及要旨「電影放映 X 特色點心 X 社區聊天」,展現社群對話、闔家觀賞的活動特色,帶著影像故事走進地方生活,創造人們的連結和互動交流。

活動將走進桃園13區進行社區放映,根據各地區的文化脈絡、場地屬性與生活議題,規劃專屬主題片單,並與地方組織(如社區發展協會、關懷據點、地方創生青年團隊、議題倡議單位等)合作辦理放映與座談,深化在地參與。此外,社區放映活動亦積極推廣歷屆「紀錄桃園」的培訓作品,活化影像檔案庫,讓學員創作在課程結束後仍能持續曝光與交流,作品進入社區不僅串連作品與地方,也讓觀眾得以了解紀錄桃園學員的創作歷程,並持續看見地方影像的延續發展。

2024-2025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訓|培訓花絮 #監製篇
2024-2025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訓|培訓花絮 #課程篇
2024-2025 桃仔園電影趴:來咱社區看電影|主視覺動畫
2024-2025 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|主視覺動畫
2024-2025 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總預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