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訓課程師資簡介

廖建華
廖建華,獨立影像工作者,畢業於工程系所。曾入圍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、台北電影獎紀錄片類、韓國DMZ紀錄片影展、香港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等,《狂飆一夢》則獲得2019年南方影展人權關懷獎。除了個人詩集外,兩部紀錄電影亦曾出版專書。
作品《末代叛亂犯》、《狂飆一夢》關注台灣民主化運動中,鮮少人注視的基層工作者故事;作品《女生女生呸》則是台灣女性議員在工作與生活之間的日常描摹。近年,廖建華導演拍攝著家鄉中介少年的成長故事,以及孕育他長大的家族故事。從國族、家庭再到自我,他試圖用電影尋找並接近自己,也透過電影分享給相似歷程的人們。
盧元奇
盧元奇,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畢業,2006年開始投身於紀錄片拍攝工作,長期和沈可尚導演合作,兩人合作作品有《幸福定格》、《來得及說再見》、《遙遠星球的孩子》等片。攝影作品《我們的青春在台灣》榮獲第五十五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。
黃琇怡
台灣雲林人,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,現為獨立影像工作者,主要擔任紀錄片與短片之導演及製片。2011年,因執行台灣南方影像學會所舉辦之新住民影展,而開始關注台灣新住民現況,以及對東南亞國家的關注。2015年獲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「流浪者計畫」補助,沿著湄公河流域,一路前往泰國、寮國、柬埔寨、越南等國,紀錄當地人與河流之間的互動共生關係,並觀察東協國家,變動與崛起的生活,與經濟發展狀況。個人作品主要關注女性議題、生態環境、台灣農業現況;除了影像製作之外,2004~2010年在台灣南方影像學會擔任南方影展執行長,長期參與影展策展;同時間並推動影像教育推廣,戮力將紀錄片/電影帶至南台灣不同的社區角落。2023年以作品《鑽石水族世界》榮獲第二十五屆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。
洪淳修
紀錄片導演/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系講師。作品皆以城市、國境邊陲為場景,呈現區域間矛盾與衝突。紀錄片作品有《刪海經》、《河口人》、《城市農民曆》等,曾獲金穗獎最佳紀錄片、台北電影節最佳剪輯獎、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新世代觀點獎、日本國際環境映畫祭綠色印象賞等國內外獎項肯定。《金門留念》,入圍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、剪輯、配樂及聲音設計4項大獎,同時獲選為2022第13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(TIDF)開幕片。近年來多從事紀錄片教學與推廣工作。2023年擔任第六十屆金馬獎初選評審委員。
李昶憲
曾任多部紀錄片製作,2010年後專職現場錄音至今,主要作品: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、《憤怒的菩薩》、《終極一班 4》、《結婚禁行曲》、《熱海戀歌》、《金孫》,並參與過多部紀實節目及電影、電視、戲劇、廣告的現場錄音工作。 曾任TMS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及輔仁大學現場錄音教學講師。
許雅婷
2009年芝加哥藝術學院電影錄像新媒體研究所碩士畢業。她從紀錄真實找到無窮的創作養分,悠游於各形式的創作,橫跨劇情、紀錄、實驗電影,以影像為媒材,從人性視角深刻描繪當代重要議題,直指時代問題核心,她更以敘事為其特長,投身影像工作,經歷觸角擴及導演、編劇、剪輯、影視教育等職位。2006年完成首部紀錄短片《樂生活》,開始投入影像創作生涯,2018以作品《祝我好好孕》入選釜山國際影展Wide Angle競賽單元,2023年,其《大風之島》從32項國際提案中脫穎而出,榮獲「坎城電影市場展紀錄片單元」最大獎,及獲得國際電影新秀協會(IEFTA)後續支持。
周逸濱
周逸濱律師目前任職威律法律事務所所長、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(NMEA)監事、全國律師聯合會文創、運動及娛樂法委員會主任委員、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創業務審議委員、文化部文創產業推動服務網諮詢顧問,專精文創法、娛樂法、IP智財、新創、投資等議題,協助客戶處理投資、產製、發行所面臨的合約議題,並取得文化部文創經紀人、LIMA授權學院品牌授權等實務培訓及智慧局商標申請維權、智財管理、無形資產評價等認證,更能貼近實務,精準地提供解決方案。
廖敬堯
自2003年投身拍攝工作與創作迄今,近年參與攝影指導VR作品《無法離開的人》,獲第79屆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單元最佳VR體驗獎,及法國NewImages Festival攝影特別提及獎。
2016年以電影《失控謊言》獲華語青年影像論壇新銳攝影獎,為2020年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《阿紫》攝影師,並入圍最佳攝影獎。近期主要攝影作品,如電影《莎莉》《獵人兄弟》,劇集《四樓的天堂》等。
史旻玠
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畢業,擅於文字創作、聲音設計、影像配樂,作品涵蓋廣告、電視、電影等領域。影像配樂作品有電影《學習的理由》、《只要一分鐘》以及電視劇《吉林的月光》、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等,其中曾以《吉林的月光》獲得2012年金鐘獎最佳音效獎之肯定。近期聲音作品《九槍》榮獲第五十九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。
黃懿齡
參與紀錄片工作多年,剪輯作品包括《我愛高跟鞋》、《灣生回家》、《我的兒子是死刑犯》等。
曾以《台灣棒球百年風雲:站在火山口》入圍電視金鐘獎剪輯獎。
2022年以《神人之家》入圍金馬獎,並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剪輯。
洪瑋伶
以影像書寫逝去的空間及被隱匿的歷史,探索記憶的真實與虛構。近年多參與台灣白色恐怖歷史記憶及不義遺址創作計畫,嘗試以影像創作、記憶採集、民眾共創等方式回應在地歷史。作品曾在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、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、金穗獎、南方影展等國內外影展入圍與獲獎。
曾彥婷
人稱河童,出身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,主修燈光設計,後前往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溫布頓學院進修MA Visual Language of Performance,於當代藝術的領域中探索現成物件之為一個語彙的多重性。現為測不準工作室共同主持人,創造另類時間性展演體驗,以提問的方式切入社會議題。
陳俊有
陳俊有
巷仔46文化共享空間 負責人
高雄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
桃園市學藝員策進會・理事
壢小故事森林・館長
世界客家博覽會專案辦公室・專案企劃
桃園市政府第四屆客家諮詢委員
認證:
華語領隊人員(107)專普領字第 003028 號
華語導遊人員(107)專普導字第 000512 號
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(111)還署訓字第EP610006號
桃園市觀光導覽員
桃園市民學藝員證
桃仔園電影趴:來咱社區看電影|主視覺動畫
桃仔園電影趴:來咱社區看電影|電影總預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