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收攤之後》《暗时挽花》龍潭場活動回顧
「紀錄家的日常,是創作起點,也是生活的延續。」
這場「桃仔園電影趴」我們走進龍潭市場,選映兩支聚焦家庭生活、食物/材記憶的紀錄短片——《收攤之後》與《暗時挽花》。很開心帶著去年培訓作品《收攤之後》回到誕生地,在充滿人情味、蔬果食材種子的社區場域觀影。
░░░ ✿ ░░░ ✿ ░░░ ✿ ░░░ ✿ ░░░
《暗時挽花》獲得許多國內外影展肯定,居住花蓮豐田的子倫導演,長期以各種形式致力於在地作物保存──
「#若是少一個品種,#就少一個地方的感覺。」 這支作品溫暖詩意地記錄太太與孩子的生活互動、食材取用、料理過程,以閩南語娓娓帶出人、地、物種的依存關係。
子倫導演分享「暗時挽花」取自一段唸謠:「夜裡摘花,隨花鬼去」,借以喻意 #地方作物與知識的傳承——對於地方性的消失 ,難免有所感慨,趁著地方作物品種仍存、熟悉農業知識系統的長者仍在,何嘗不是我們得以傳承的最佳機會?
「今天任何一個品種留下來,都是因為祖先們很認真地吃它們,#努力地吃也是一種保種行動。」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在保種行動中的位置。
░░░ ✿ ░░░ ✿ ░░░ ✿ ░░░ ✿ ░░░
《收攤之後》的「青青果菜行」位於龍潭市場,畢業後回家幫忙家裡菜攤生意的涵中,藉由拍攝重新凝視日復一日的家庭勞動風景。隨著拍攝展開,影像不只紀錄生活,家人之間的關係出現細微的變化——某些平常不說出口的話,讓攝影機成為家人內心話的傳聲管道,試著正視彼此之間的關係、增進理解的契機,真實的情感在「收攤之後」浮現出來。
收攤後來到現場的涵中和弟弟瑋浚,特地準備了關西仙草招待觀眾(攤主加碼\\(❁´∀`❁)ノ ),瑋浚也一同參與映後分享。
片中有段涵中與弟國中時期的訪談畫面,來自姑姑的影像紀錄,涵中說:「那時候我還很小,卻對這段影像印象深刻,也影響我大學選擇讀相關科系。這些舊影像對我來說是回憶的入口 ,所以我特別放在片尾,像時光呼應。」
當天的觀眾有特地從桃園市區前來、對地方紀錄有熱忱的高中老師,也有涵中的親友,更有市場裡的攤販朋友——大家在這場影像聚會中,一起感受影像如何為家庭與土地留下獨特的註腳。
【桃仔園電影趴:來咱社區看電影! 龍潭場活動回顧】
∨ 活動日期:2025.06.08 (日) 14:00-15:30
∨ 放映紀錄片:《收攤之後》《暗时挽花》
∨ 映後特色點心:古早味初蛋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