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映場次
2025/10/19
2024-2025 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 培訓作品|《不良執念》、《河去河從》映後座談

【培訓作品】《不良執念》、《河去河從》映後回顧文

 

▋活動日期:9/13(六) 11:00

▋活動地點:中壢光影電影館

▋主持人:辛佩宜

▋映後與談人:彭立姸 導演、鄭仰峰 導演

___________

 

✦ 拍攝的起心動念?

 

仰峰 導演:我原先就在進行新街溪的調查,覺得把這個過程拍成紀錄片很有意義才會來投件。不過進入培訓後,我的監製老師——慧玲導演建議我跳脫這個主題,改拍自己的故事,因為已經有很多人在做類似內容了。也剛好之前累積了許多環島時拍攝的素材,當時我覺得那些風景非常漂亮,就趁著這次機會,將走路環島的素材與新街溪的走讀經驗結合在一起。

 

立妍 導演:之前為了宣導詐騙經常跟著公部門和民間團體一起到處跑,在這個過程中我開始好奇:「為什麼會遭遇詐騙?民眾對反詐騙的想法是什麼?」

我覺得警察在宣導時與民眾的距離還是太遙遠了,於是我就把這件事當作遊戲親自去玩、認識網路上的陌生訊息,就開始了一連串的故事。

 


___________

 

✦ 兩位導演的作品都是從發想的題目去搜集素材,在這個過程中,如何將素材與故事結合在一起?

 

仰峰 導演:新街溪的素材多半與環境教育相關,跟我自身的故事關聯不大。為了講述我自己的故事,最終有很多素材都是從環島的拍攝中找出來的。

在確定方向後,我主要補拍的是收集聲音。我對於聲音這件事一直都很有興趣,就趁著這個機會試試看。後來也剛好結合到我當時籌備的一個展覽。最終,我想傳達的概念是我們不需要將他人的期待放在自己身上,因為我們都只是草原上的一根小草、是世界中的一個塵埃,大部分的素材都是圍繞這個概念去呈現。

 

立妍 導演:一開始我手邊只有與詐騙集團的聊天音檔,因此最大的挑戰是思考畫面如何與音檔搭配。我希望呈現出來的一部分是被害人的內在掙扎,他們自己也知道對一個網路上的陌生人「心動」可能會被質疑,但因為他們需要那樣的陪伴,所以寧可相信那是真的。

另一部分我想呈現出人的寂寞,即使我們現在身處在有這麼多人的場合,也許有人正在透過訊息尋找陪伴,這種寂寞是很難用畫面去捕捉的。

 

___________

 

✦ 兩位導演做完片子的感想?

 

仰峰 導演:以往都是做商業影片或廣告居多,這是第一次製作自己的影片,因此關注的點不再只是「好不好看」,而是不斷反思:「這是我想講的嗎?講完之後我自己獲得了什麼?做這件事的意義?」很開心能有這個機會做這樣的創作,看到這麼多人來看我的片,感覺非常特別。

 

立妍 導演:我去年是紀錄桃園的基礎組學員,在那之前我完全沒有接觸過紀錄片,我第一次看紀錄片時覺得好沉悶喔,我沒辦法接受這個節奏。但後來我意識到,是因為我感覺紀錄片和人有距離感,所以要想辦法找到切入點,拉近與觀眾的距離。

現在我覺得紀錄片對我來說就是生命去影響生命,就算自己的生活沒辦法改變,透過觀看一些動人的、有趣的生命故事,也能拓展自己的視野。而我覺得作為一個導演,必須擁有比觀眾更多的想像力去發掘這些事物。

 

___________

 

✦ 映後觀眾回饋

 

觀眾1: 我今天是臨時起意來看片的,沒有想到可以看到這樣的作品,讓我想起身邊許多被詐騙的受害者朋友,所以很希望《不良執念》這個紀錄片可以推廣出去,我認為這部片能夠影響非常多人,也很謝謝導演拍出來。

 

▶ 觀眾2: 關於《河去河從》的車禍鏡頭,也讓我思考自己對於時間的看法,不管是不是在趕路的路途上,其實自己終歸看向的都是生活的環境,可以試著用不同的時間感去體會我們所在的土地。

 

2024-2025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訓|培訓花絮 #監製篇
2024-2025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訓|培訓花絮 #課程篇
2024-2025 桃仔園電影趴:來咱社區看電影|主視覺動畫
2024-2025 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|主視覺動畫
2024-2025 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總預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