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紀錄
2024/03/11
03.02|培訓進階課3 電影音樂、聲音的創造和想像

【03.02 培訓進階課3_電影音樂、聲音的創造和想像 #史旻玠】課程側記

 

本週的進階課程邀請到電影音樂工作者史旻玠來跟學員們交流,分享他在電影音樂及聲音的工作經驗及想法,
並從各組學員拍攝內容出發,和大家討論在聲音和音樂可以有什麼想像!

 

旻玠分享一開始接觸紀錄片的聲音和音樂工作時,發現大家會認為「紀錄片聲音不是要寫實嗎?為什麼聲音還要處理?」,
因此也不會預留聲音後製的預算。但「寫實=不用後製」處理嗎?

 

他開始嘗試跟導演溝通,電影是聲音和影像的結合,聲音好壞都會影響觀眾看畫面的感知。
這種綜合影像、音樂、時間等的藝術,會相互作用產生反應。
就像透過後製處理、比較沉的聲音更具有說服力。後來大家也慢慢開始重視這件事情。

 

▌紀錄片的問題意識:你為什麼要紀錄?為什麼要拍紀錄片?影片跟你的關係是什麼?

 

觀察到紀錄片的形式越趨多元,但問題意識似乎還有成長的空間。


旻玠向大家推薦即將上映的紀錄片《尋找湯德章》,他表示很久沒看到這樣簡單卻有層次的故事,其中的音樂也是他的作品。


在課程中,旻玠透過層層追問讓學員深刻思考自己紀錄的動機、拍攝的素材和自己的關係、紀錄片的問題意識——如果已經知道問題的答案,為什麼還要提問?
也提醒,大家可以從喜歡的電影著手,從中剖析該部電影打動自己的原因和要素。再回頭看自己的素材有哪些可以善加利用,進而找到自己的定位。

 

 

 

 

▌無法在被攝者身上別mic、拍攝素材的聲音很複雜怎麼處理(例如有播放音樂的背景樂,被攝者同時在說話)?

 

學員們各組逐一提出在聲音與音樂遇到的問題,大家最常碰到的狀況是,錄製的素材中音樂和人聲重疊、音量落差大。

 

旻玠說明,如果是在大自然中同時有音樂和人聲,用降噪軟體iZotope RX(簡稱RX),或其他種處理方式。
消掉聲音之後,再墊汽車聲和白噪音就可以處理,白噪音會讓降噪後聲音的壓縮感不會那麼明顯;
若是垃圾車音樂疊到人說話的聲音,也同樣是這樣處理,現在也有可以分離人聲跟其他聲音的軟體AI功能。

 

若是聲音嘈雜的菜市場,除了在被攝者身上別mini mic,也需要另外錄製環境音(至少三分鐘,手機錄音也可以用),再於後製時做比例的調整。

 

或環境動態(dynamic)很大的廟會,會收到聲音爆掉的音樂或鞭炮聲,除了錄製多一點素材做搭配,
一樣需用mini mic收受訪者的聲音,用Zoom H4或H6掛防風罩收環境音,後製時可再用Limiter把破掉的音壓下去。
而在拍攝現場最好的錄音設備,不一定需要是最專業的設備,而是你手邊現有的設備──比如手機。

 

 

 

▌音樂在影片中想要扮演的角色是?

 

最後,大家可以思考當音樂運用在影片中時,想要達成的功能是什麼?
音樂是貫串影片整體的一員?被攝者日常生活的背景?用於轉場、故事轉折或給予特定情緒?
不同的功能使用的音樂也有所不同,音畫之間的魔法可以如何變化,就待各位學員發揮創意!

 

 

金句:電影是聲音和影像的結合,電影音樂不是「配」樂。音樂的結合都是一種化學變化,皆會改變觀者的感知經驗。

桃仔園電影趴:來咱社區看電影|主視覺動畫
桃仔園電影趴:來咱社區看電影|電影總預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