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紀錄
2025/04/07
03.29|培訓進階課1 紀錄片的攝影心法

「走進世界,打開感官,讓畫面去說故事。」

 

 

培訓課程邁入第四週,我們迎來了第一堂進階課程——紀錄片的攝影心法。今年同樣邀請去年的講師廖敬堯導演授課。

為了讓學員更直觀理解攝影背後的猶疑與判斷,敬堯導演不藏私地帶來了他這一年間拍攝的毛片。透過一顆顆鏡頭,他邀請學員思考:「在按下錄影鍵之後,如何做出選擇?」

課程一開始,敬堯導演分享紀錄片攝影中畫面表達的三大要素,這三項將影響每一顆鏡頭的抉擇:敘事核心故事、傳達人物情感、 呈現概念觀點

 

 

認識三大要素後,敬堯導演用三個階段來分享他在紀錄片攝影的鍛鍊過程:

 

■ 意料之外

等待:多留一些時間觀察,讓事件或對話自然發生;雖可安排拍攝,但人物狀態會因此改變。

對話:嘗試不透過訪談獲得資訊,把握每一次自然的互動;有時,沈默也是一種對話。

安全感:為了安全感拍太多畫面,反而不知道何時該畫下句點。有時在限制中反而激發出新的創意。

 

■ 熟悉之後

預先準備:熟悉被攝者的日常節奏,便能提早設定鏡位與機會點。

全然投入:即使場景與事件已經重複發生,也仍要保持敏感與投入,可能會捕捉到新的感受。

新嘗試:嘗試用不同鏡頭、不同角度去觀察、拍攝熟悉的空間、人物。

 

■ 靈光乍現

故事核心:就像企劃書的Logline,一部作品一定有一個畫面能夠傳達核心精神。

思考:如何辨識靈光時刻?思考是否同時觸及了核心、情感與觀點三個層面。

意識:攝影機配合被攝者的位置與狀態,但同時保有自己的意識與覺察,才能把握靈光之時。

 

 

除此之外,導演也分享了一些實用技巧:

  1. 攜帶腳架並且放鬆油壓頭,隨時警覺事情的發生。

  2. 一個訪談當中的size可以切換兩到三種,保留剪接的彈性。

  3. 拍攝距離會影響被攝者的反應,要決定界線的揭露。

 

 

課程最後,敬堯導演也提醒大家:「要走進世界,打開所有感官,創造出來的畫面才有感受力。」

2024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|30秒預告
桃仔園電影趴:來咱社區看電影|主視覺動畫
桃仔園電影趴:來咱社區看電影|電影總預告
2023-2024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訓|成果精華
2023-2024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訓|課程精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