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紀錄
2025/04/07
03.29|培訓基礎課5 在地走讀與田野現場

「失去的是什麼?失去的是對家鄉、對過往的記憶。」

 

 

今年我們結合了走讀與田野觀察的課程,由長期紀錄大園航空城的鄭慧玲導演 帶領學員親自走進她多年的田野現場,也特別邀請到藝術行動團隊 #空城現場 的成員之一 #林彥翔,一同分享他們這些年以影像與文字累積的在地觀察。隨著學員踏足現場,透過講師們的經驗與敘述,更加深入思考歷史、居民與土地徵收的複雜關係。

 

  

 

走讀路線由竹圍國中出發,途經海口里的土地公廟、圍牆上的壁畫,再至竹圍里的福海宮,尚未搬遷的牛肉麵店、豬肉攤,還有公車停下的站牌,最終走進居民過往聚集閒話的大樹腳棚子下。

在這片持續變動的地景中,慧玲導演和彥翔帶我們看見了被拆解的日常、遷移的信仰與逐漸斷裂的生活痕跡——與住民距離拉遠的水埤、消失的農田、失去神明的廟宇,以及被留下的流浪貓狗、被木板封住的花磚與大灶。

 

 

 

 

導演也與學員們分享搬走的人的處境:長輩住進上下樓不便的公寓;高齡者無法貸款購屋;被徵收的家庭幾乎拿不到足夠補償。這些細碎卻真實的處境,構成了「開發」兩字背後的重量。

 

 

 

而這次在地走讀課程 ,學員不只是實地踏入大園航空城的開發現場,更在慧玲導演的引導下,練習觀察、捕捉畫面,嘗試拉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敘事線,思考:「我想用什麼角度說這個故事?」

 

 

 

有些學員從居民的生活痕跡切入,帶大家看見這些日常的流逝;有的連結情感;也有學員以被留下的動物們作為主角;有學員透過殘破的地景聯想至戰爭;也有學員用幽默或反諷創造新的觀看方式。

慧玲導演逐一給予學員片回饋——從敘事順序、到取景角度,帶著學員精煉影像表達的語言。

 

 

 

​✐☡ 透過本次走讀,學員不僅僅是踏進現場,更以身體感受、紀錄,再帶回各自獨特的觀察與感受,也學習看見和敘述那些未說完的、快要消失的故事。

正如慧玲導演於課程最後所說:「大家在很短的時間內記錄下許多東西,這就是田野觀察的起點。重點不是拍了多少,而是你如何用自己的角度,讓更多人知道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事。」

 

2024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|30秒預告
桃仔園電影趴:來咱社區看電影|主視覺動畫
桃仔園電影趴:來咱社區看電影|電影總預告
2023-2024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訓|成果精華
2023-2024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訓|課程精華